集团动态
电话
+086-023-63670172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集团动态> 正文
公共艺术如何让城市升级?这一场深刻而精辟的讨论来自悦来!

2018年11月18日 18:23 来源:悦来集团

    文艺,作为悦来的基因和血脉,正在慢慢注入这个新城......

    11月18日下午,主题为“符号、象征与实在——艺术栖身青山绿水之间”悦来公共艺术展在悦来盛大开幕。这10件栖身在悦来青山绿水间的艺术作品,正式揭开了面纱。

    悦来公共艺术展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让艺术美化城市公共空间,让艺术在悦来大地上蓬勃生长。

    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菊梦致辞,对悦来集团举办此次公共艺术展的意义进行了解读。

    文艺城是悦来的血脉和基因,悦来要打造的是一个有标准、有质量的区域,正因为这样的定位,便有了悦来公共艺术展,去构建文艺城,去给悦来注入艺术的血脉和基因。本次展览是一次公共艺术和城市关系的探索,去探索用什么样的机制去运营我们的城市,去构建我们的文化。

    “近者悦,远者来”。悦来借助此次公共艺术大展,真正地成为两江新区的开放高地,成为重庆市城市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成为重庆艺术主题的旅游目的地,“重庆悦,世界来”。

    悦来公共艺术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隋建国表示,悦来公共艺术展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发现悦来精神信仰的一次努力。

    悦来集团把10位艺术家请来,借助他们的感性能量,把已经存在于悦来的新城与嘉陵江山水之间的悦来精神理念,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挖掘、表达出来,并且把精神化身于具体的象征符号。

    经过8个月的努力,10件大型永久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已经矗立在嘉陵江边,艺术家们已经以各自的形式、手法,为悦来精神找到了最形象、最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表达。

    参展艺术家代表汪建伟认为悦来提供了一个让艺术家们超越自我的机会。本次参展的十个艺术家,跨领域创作,成功的面对了新的问题、接受了新的挑战,跨越门槛,完成了让公共艺术真正走入生活的实践。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国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艺术展,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两江,让更多的艺术家聚焦、聚集两江,共同把两江新区打造成为全市乃至西部地区的文化艺术高地。

    悦来,是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所在地,是两江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也是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新区。悦来集团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品质提升,此次立足本土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举办公共艺术大展,邀请国内艺术精英齐聚创作,对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艺术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悦来公共艺术展 助力城市美学升级

    开幕式结束之后,2018公共艺术悦来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对公共艺术作出进一步诠释,各位嘉宾及艺术大咖各抒己见。悦来公共艺术展展览规划、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俞可主持论坛,并对论坛主旨作出介绍。

    2018公共艺术悦来论坛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对城市生活的提升,包括社区与艺术的互动,都是非常重要的。论坛本身也是对展览的进一步诠释,我们希望这次公共艺术活动,不仅有好的作品,还有好的理论及分享。让公共艺术悦来论坛成为连接艺术品与思想的桥梁,将论坛打造成为悦来公共艺术必行的一个学术平台。

    嘉宾演讲(一)

    重庆悦来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菊梦

    《悦来的公共艺术探索》

    悦来,有着18.67平方公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如何让悦来拥有灵魂?悦来计划做点线面:两个点,一个是江北化肥厂,一个是国际滨水艺术区;一条线,我们让公共艺术在10.5公里的嘉陵江岸线生长,做成滨水艺术长廊;一个面,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公共艺术的计划,让整个城市都具有一种气质。

    悦来有一个公共艺术计划,一个新媒体艺术计划,还有诗歌艺术计划,本次公共艺术大展是公共艺术计划中的一个项目,这些计划和项目都在逐步推进。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一个又一个计划,让这个区域的人在审美上有所拓展。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孙振华

    《走向生态文明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为什么要走向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自然生态是一个整体,在过去城市发展中的一些行为将自然本身的系统破坏掉,而我们要让生态重新回到自身循环系统上来,人类与自然应该共存共融,尊重自然,生态平等,很多在生态文明贯穿下的规划理念、设计理念就要考虑到众生,众生能不能在这个城市里面找到它们自己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

    公共艺术在走向生态文明面临四个问题,一是人与生态的“参与悖论”,提倡生态的时候是人在做,人类潜在的主导性是无法避免的;二是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的矛盾;三是生态化的高成本问题,越生态越环保越贵;四是人的伦理和生态伦理之间的冲突和取舍。

    嘉宾评议(一)

    鲁虹

    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湖北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

    悦来公共艺术展是一个很好的展览,针对下一届展览,我想提几个建议:我希望策展人、艺术主持、艺术总监适当借鉴一下北美的相关做法和经验。他们不仅是体现艺术家的意志,他们会提前做民意调查,了解这个地区的民众对这个区域公共艺术的需求。但他们不会简单的按民众的想法去做作品,他们会在其中找到合理的成份,再策划方案进行实施。

    吕澎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那特艺术大学校长、四川美术学院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银川当代美术馆馆长

    公共艺术这个词总是有一般的含义,在未来的展览活动中是否真的可以去建设起与这个社会发生对话沟通交流的方式,如果有了这样的方式,未来的公共艺术就是真正意义的共建艺术,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两个艺术家这样的艺术。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类型和风格,而是一种价值观。有如下特点,一公众参与是公共艺术的第一要素,强调艺术家与公众的平等。二公共艺术不限于实体对象,舞蹈、游行、街头戏剧甚至诗歌都可以称为公共艺术。三公共艺术不是艺术家的任意创造,一定要考虑作品的内涵与形式,与当地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四公共艺术在题材上一定要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某些极端个人化的情绪宣泄或可能产生奇异的题材不宜作为公共艺术作品。五公共艺术必须注意安全性,不宜采用可能会对公众的健康造成伤害的材料和形式。

    嘉宾演讲(二)

    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

    《艺术介入乡村—雨补鲁乡村振兴实践》

    传统的小山村正受到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通过艺术发挥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利用现有的条件,通过空间、事件的介入,集合当地环境植入空间艺术,不仅仅把原有村落的选址、结构、特色重新挖掘出来发扬传统村落风貌的优势,更是通过艺术的介入,让这个村庄的文化生态更好的得到修复。

    而且这种艺术的介入不是单向的,只有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产生互动,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很多公共性的事件继续延续。

    汪建伟

    著名当代艺术家、本次展览参展作者

    《短路——从“生生万物”到“地质时间”》

    “短路”在这个意义上是短路的对世界的看法。我们对问题或者任何一次革命、技术的往前走一步,首先是认知往前走了一步。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步迈出去,是不是可以重新看待周围的环境和我们跟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个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公共艺术或者公共空间。

    嘉宾评议(二)

    隋建国

    著名当代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首先我先对吕品晶的演讲说几句,艺术建筑设计目前在中国是一个新的浪潮,反过来推动了都市水准,要求都市建设包括公共艺术、文化建设要升级,要形成新的路径。

    我对汪建伟先生说的“短路”深有感触,我自己喜欢用的另外一个词“意外”, 本来是想这样,结果是这样。作为艺术家要接受意外,面对短路,顺着短路的东西再往前走,历史上就是偶然遇到这个问题顺着它走了,艺术就变了一下,一步一步的生生万物。

    王春辰

    著名当代批评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公共艺术有很多理解和解读,不是放在空间里面就叫公共艺术,不是做一个雕塑就是公共艺术或者我们想追求的公共艺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艺术本身就是跟生活在一起的,这恰恰是艺术在今天被世界上那么多艺术家所探讨的命题和挑战。

    对于艺术的理解越丰富或者越充满弹性的东西,也许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就越饱满。我们做悦来计划,未来肯定是更广泛的社区概念,更广泛的艺术社区,艺术普遍化的一个行为。

    何桂彦

    著名当代批评家、策展人,美术批评家,四川美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

    吕院长的发言,我的感觉首先突破在地性,并不是先入为主的,在这背后重要的是背后的协商、对话尊重。

    我理解汪老师的短路,对既有的知识结构,对既有经验,对既有话语的重新打破,重新激活我们的个人性,重新激活我们的创造力。汪老师给我们提供的一套今天当代艺术家思考的方式,以及他改变既有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编辑:陈雅倩